近日,有五家上市鋼鐵企業發布了2014年年報,這五家企業分別是大冶特鋼、久立特材、凌鋼股份、南鋼股份和方大特鋼,從發布的數據顯示,上述企業中僅有一家虧損,虧損金額為7.125億元,較2013年減少1003.08%,其余四家年度盈利均達1億元以上,其中方大特鋼以凈利潤5.98億元穩居第一。在上市鋼企給出的業績預報中,河北鋼鐵預計凈利潤增長幅度高達502.51%。在鋼鐵市場不景氣的形式下,鋼企業績為何一片飄紅?
去年,我國鋼鐵產量過剩,雖然通過出口等方式緩解了一部分產能過剩的壓力,但是由于下游需求較少,繼續供大于求的局面,鋼鐵價格大幅下降,鋼鐵行業仍然難以走出轉型的瓶頸期。去年鋼鐵利潤最低的時候,每噸只有0.43元,就是這樣一噸還不如一根雪糕的利潤,竟然撐起了鋼鐵企業的盈利。
目前,鋼鐵企業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大型鋼鐵企業大多都是當地的標志性企業,受到國家的補貼也較多,無論是從市場還是政策來看,此類企業都是良好的發展態勢。盡管目前鋼鐵產能過剩,但是市場不乏對一些高質量、富有高科技含量的鋼鐵的需求,這類產品是一些小型鋼鐵廠家很難做到的,這也是使鋼鐵市場兩極分化一個原因。而且,相對而言,這類產品的利潤也要高一些。
幾乎所有大型鋼鐵企業都開始走多元化、高科技和優化服務的路線,這些企業通過增加產品附加值,來分散風險,從企業年報來看,這些努力也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例如,在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年報中,其全年鐵、鋼、材產量分別為 817.40 萬噸、804.09 萬噸、732.77 萬噸,同比分別上升 41.27%、32.83%、 25.68%;實現營業總收入 278.85 億元、凈利潤 2.92 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近日,工信部就《鋼鐵產業調整政策(201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提出進一步組織鋼鐵行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兼并重組,預計到2025年,前十家鋼企粗鋼產量全國占比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鋼鐵集團。這無疑對大型鋼鐵企業來說是一大喜訊,然而中小企業,卻依然在寒冬中艱難前行。據報道,作為鋼鐵第一大省的河北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要在2017年完成6000萬噸鋼鐵的削減任務,其他省份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分析師指出,此次兩極分化愈演愈烈的態勢下,相當一部分中小鋼企撐不過2015年。
此內容系來自互聯網,不代表回收商網贊成此內容或立場。
以上信息均由中國回收商網(www.huishoushang.com)收集報道,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
點擊返回:廢金屬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