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鋼鐵企業如今已經步入進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但是在其中卻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以中日鋼材進出口貿易為例,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特鋼數量遠大于普通鋼材,向中國出口的鋼材則以高附加值產品為主。統計數據顯示1月~5月份,日本從中國進口的普通鋼材量為15.72萬噸,同比增長了59.9%。進口特鋼27.93萬噸,同比增長了80.3%,占日本進口中國鋼材總數量的38.17%。
我國雖然是鋼材出口大國,但是出口的鋼材質量卻一直不高,以普通鋼材為主。究其原因在于我國鋼鐵工業技術與設備的不完善。如何提高我國鋼鐵的附加值,制造高品質的鋼鐵是我們當下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對于當前我國鋼鐵產業走出困境也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鋼鐵產業存在的弊端有:
一、鋼鐵產業的集中度低,專業化程度不夠
2013年鋼鐵產業對國家GDP貢獻率是5.6%,汽車產業是2%,鋼鐵產業前十位企業市場占有率是37.5%,汽車前十位企業市場占有率是88.4%,集中度有天壤之別。鋼鐵產業的集中度過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的鋼鐵產業競爭力。
再有就是我國的鋼鐵產業專業化程度不夠,很多鋼企只想“一把抓”,而沒有培養專業競爭力的意識。
二、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度,結構不合理
我國目前制鋼的工藝還較為落后,如煉鐵高爐中約有4500萬噸的生產能力是屬于落后的,約占總能力的35%;煉鋼設備中,轉爐約有1200萬噸是屬于落后生產能力,占目前轉爐的12%;電爐約有1000萬噸屬于落后生產能力,占電爐能力的34%.軋鋼設備中,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設備不到50%;
另外,每年我國用于新產品開發與投產的費用也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三、“品牌化”程度不夠
當前我國鋼市產能過剩嚴重,鋼市競爭激烈,大家大打價格戰,缺少“品牌”意識。鋼企要想在國際市場上處于不敗之地,必須要加快產業結構的步伐,以技術取勝,制造高品質、高附加值的鋼鐵,成為國際知名“品牌”。
回收商網觀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前我國鋼市供需矛盾、產能過剩嚴重的根本原因在于鋼企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導致企業之間無序競爭,大打價格戰。鋼鐵企業要想擺脫當前困境必須要把精力放在自身企業的結構升級之上,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此內容系來自互聯網,不代表回收商網贊成此內容或立場。
以上信息均由中國回收商網(www.huishoushang.com)收集報道,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
點擊返回:廢金屬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