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不斷淘汰鋼鐵落后產能,廢鋼的現狀也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國廢鋼回收分揀、成本價格相對較高,再加上一些“灰色地帶”,使得我國廢鋼回收利用遠遠不如預期。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底,全國鋼鐵積蓄量已達70多億噸,按照全球鋼鐵積蓄量與廢鋼產生量的折算比例2.5%計算,2014年我國廢鋼鐵產生量已超過1.6億噸。但是,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近日發布報告說,2014年納入協會統計范圍的89家主流鋼鐵企業的粗鋼產量為4.7608億噸,廢鋼消耗量為4140萬噸。根據比例,煉鋼廢鋼單耗均出現下降。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廢鋼成本比鐵水高。
對于煉鋼企業來說,如果利用廢鋼沒有利潤較低或者無利可圖,他們就不會去再利用廢鋼?!∫匀A東地區廢鋼價格統計數據為例,2014年全年廢鋼調價共計20多次,每噸降低600元左右,降幅為20.18%。而同期鐵礦石價格降幅為50%。吃廢鋼比吃鐵水成本高。尤其是在目前鐵礦石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吃廢鋼的積極性更不高了。
第二、廢鋼企業價格處在倒掛狀態
鋼鐵企業認為廢鋼價格高,而正規的廢鋼加工配送企業已經多年處于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倒掛的狀態,不正規的企業卻有生存的市場空間。這是因為,圍繞廢鋼加工配送產業鏈,存在難以監管的“灰色地帶”。
廢鋼從廢棄資源到實現真正利用,須要經過回收分揀—加工配送—鋼鐵冶煉。其中,加工配送承上啟下,承載著廢鋼產業化發展最關鍵的一環。在回收分揀體系,由于廢鋼鐵資源缺乏統一的標準,回收價格稍有不同,資源的流向就會發生變化。
第三、兩頭不開發票攪亂了市場
2011年前后,由于主流鋼廠采購社會廢鋼資源的積極性下降,小中頻爐“地條鋼”開始回潮,他們采用“兩頭不開發票”的方式截流大量廢鋼資源,既擾亂了廢鋼市場秩序,也助長了落后的鋼鐵產能,更使得廢鋼行業實現規范化、產品化、產業化發展遭遇重大阻礙。
從2011年開始,廢鋼消耗量和廢鋼資源量不能同比增長,廢鋼比直線下降,而其間“灰色渠道”消耗量在加大。
回收商網觀點:加強廢鋼鐵應用可有效降低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緩解鋼鐵產業資源緊張的局面,可直接為鋼鐵工業節能減排發揮特殊功效。但是如果不能降低廢鋼價格,很多鋼企將會繼續減少使用廢鋼,這樣會對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廢鋼行業急需國家出臺政策,減少不公平競爭,實現有效監管很難。
此內容系來自互聯網,不代表回收商網贊成此內容或立場。
以上信息均由中國回收商網(www.huishoushang.com)收集報道,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
點擊返回:廢金屬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