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制造能力和創造能力卻亟待提升。根據調查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多地工業出現負增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據悉,從去年開始,資源大省和東北地區的工業已經開始放慢,盡管這些地區不斷地加快改革的步伐,也不斷地加大投資,但工業下行仍未得到完全遏制。21世紀宏觀研究院指出,根本問題在于產業結構調整還沒有完成。
地方工業放慢的最主要原因是優勢產業不優。去年全年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5.1%、3%、4.8%、6.6%、2.9%,今年前5個月上述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4.5%、-3.3%、-6.1%、3.1%、-0.3%。這其中,山西、遼寧今年以來的累計數據均為負數。其他持續放慢的還有陜西、湖北、湖南等地。
河北鋼鐵產量全國第一,其鋼材是全國第二名江蘇產量的2倍。鋼鐵產量的下行,導致整個工業下行,這是其產業偏重于鋼鐵的原因。而黑龍江則是偏重于石化,今年1-5月黑龍江產原油1611.32萬噸,相比去年同期的1675.66萬噸,減少了60多萬噸。類似的山東、天津等原油產量也在下降,但由于黑龍江石油比重最大,對工業影響也更大,而未來多年因為大慶油田逐步枯竭的原因,其持續減產將成為趨勢。
除此之外,吉林的汽車,遼寧的機床,山西的煤炭,分別作為該省工業產業中重要代表,今年以來也呈現了減產情況,比如今年前4個月山西累計生產原煤2.78億噸,同比下降4.5%。而1-4月遼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3.47萬臺,比去年同期的3.69萬臺有所下降。吉林汽車產量則是,今年前4月達到79.43萬輛,比去年的85.25萬輛減少了6萬輛。
回收商網觀點:主打產業增速的下降已經成為全國普遍現象。江蘇、山東的鋼鐵,河北、廣東、重慶等地的汽車業同樣都面臨這巨大的壓力。所以工業領域多元對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主打產業,有輕工業,制造業和服務業共同發展,而不是僅僅圍繞工業。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在主打產業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導致經濟急劇下降。
此內容系來自互聯網,不代表回收商網贊成此內容或立場。
以上信息均由中國回收商網(www.huishoushang.com)收集報道,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
點擊返回:廢金屬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