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報道顯示,鋼鐵業未來三年發展格局謀定:減產、智能化、走出去。
產能壓縮是大方向
《鋼鐵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預計6月前出臺,其目標是,未來3年壓縮8000萬噸鋼鐵產能,對鋼鐵企業進行兼并重組,企業數量控制在300家左右,或形成3-5超級大型鋼鐵企業,并擁有一批國際品牌。
《行動計劃》將京津冀作為減量重點區域。具體為,河北省減量6000萬噸,其中唐山減4000萬噸,武安和邯鄲分別減1000萬噸。據悉,唐山市將出臺鋼鐵減量試點方案,包括公路運輸轉鐵路運輸等政策正在考慮中。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鋼鐵產能過剩一直是我國面臨的嚴峻問題。2013中國鋼鐵產量達8.2億噸,效益也跌到13年最低點,有人稱賣一噸鋼賺一瓶礦泉水的錢。
加強環保執法,實施淘汰落后產能。工信部產業司副司長辛仁周在會上透露,由于相互擔保、就業等原因,河北淘汰與關閉難度很大,但按照新環保法,環保、能耗指標必須遵守。目前正在與環保部門協調,但鋼鐵業環保排放必須達標。
走智能制造之路
駱鐵軍稱,“中國制造2025”在鋼鐵領域必須堅定不移的實施。未來3年,鋼鐵“兩化”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結合)水平要明顯提升,形成2到3個智能示范工廠。據了解,鋼鐵業智能化路徑包括:要健全“兩化”融合標準體系;推廣智能系統應用,流程智能化自動化控制;發展電子商務等。
2010年中國已超美國成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在全球制造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為19.8%。去年粗鋼、汽車、水泥、發電設備、化纖、手機、計算機、彩電產量均占全產量的一半以上。
中國鋼鐵業有較好的智能化基礎。大型鋼鐵企業的生產流程連鑄、連軋普遍應用。此外,部分鋼企和鋼貿商為了探索新的發展渠道,已經走在了大宗商品電商的前列。
“一帶一路”帶來新機遇
“一帶一路”基礎建設投資超萬億,能源、高鐵、核電等裝備制造會帶來大量鋼鐵需求?!耙粠б宦贰毖鼐€主要國家鋼鐵生產成本、規模等較中國落后,沿線國家中,鋼材凈進口國占70%以上。因而,“一帶一路”沿線基礎建設投資大部分由中國投資,國內鋼鐵無疑會是首選。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將帶動與新疆接壤的周邊6個國家約1800萬噸的建材需求。另外,“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鐵礦資源十分豐富,“一帶一路”將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這將為開發這些國家的鐵礦資源帶來機會。
此內容系來自互聯網,不代表回收商網贊成此內容或立場。
以上信息均由中國回收商網(www.huishoushang.com)收集報道,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
點擊返回:廢金屬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