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電子產品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多,由于電子產品中含有大量廢金屬等很多廢舊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
人們把那些富含鋰、鈦、黃金、銦、銀、鈷和鈀等稀貴金屬的廢舊電腦、通信設備、家用電器,以及被淘汰的精密電子儀器儀表等電子廢棄物稱為“城市礦產”。
目前世界主要有色金屬產量中,來自于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比例均超過了30%。2010年發達國家廢舊商品產業規模已達1.8萬億美元。我國“城市礦產”的回收率明顯偏低,如鈷鎳資源的回收率僅為20%左右。
電子廢棄物首先可以通過機械處理技術來處理。在機械處理階段,首先要進行拆解和分類,繼而通過破碎、分選等過程實現金屬和非金屬,磁性物質和非磁性物質的初步分離。電子廢棄物中貴重金屬的回收技術包括火法冶金技術、濕法冶金技術、生物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等。
固體廢物經過焚燒處理,一般體積可減少百分之八九十。許多可燃性固體廢物含有潛在的能量,可通過焚燒回收熱能。通過熱解,將高分子聚合物轉化為低分子物質,從中提取燃料油、可燃氣和炭黑,同時使聚合物與金屬得到分離。濕法冶金技術主要是利用貴金屬和其他普通金屬能溶解在硝酸、王水等強氧化介質中的性質,使其從電子廢物進入液相中予以回收。此法廢氣排放少,可以獲得高品位、高回收率的金、銀等貴金屬和其他有色金屬,所需費用也較低。從電子廢棄物中利用生物技術提取貴金屬,也就是利用活的或者死的微生物細胞及其代謝產物,通過物理、化學作用(包括絡合、沉積、氧化還原、離子交換等作用)吸附金屬的過程。與傳統的處理方法相比,生物技術優勢明顯:在低濃度下,選擇性高;節能,效率高;pH值和溫度條件范圍寬;易于回收重金屬;吸附劑易再生;對鈣、鎂離子吸附量少;成本運行費用低,無二次污染。與傳統的溶劑萃取相比,超臨界流體萃取也具有優勢:具有極高的選擇性;流程簡單,萃取速度快;與溶質分離后,重新壓縮即可循環使用,節省大量能源;萃取效率高于液液萃取,不易被污染。但是,由于屬于高壓技術范圍,設備價格過高,折舊費在總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
此內容系來自互聯網,不代表回收商網贊成此內容或立場。
以上信息均由中國回收商網(www.huishoushang.com)收集報道,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
點擊返回:廢金屬資訊網